品味古楹联里的清廉家风
下过小雨的清晨,空气中还弥漫着慵懒的水汽。
“好久没去大芦村了,去逛逛?”我向好友提议。
“可以啊。”“我也好久没去了,逛逛呗。”得到好友应允,于是便驱车一同前往。
雾气朦胧,小桥上一抹担着水桶的身影渐行渐远,岭南古宅的屋檐层层叠叠、若隐若现,池塘里悠悠荡着几叶小舟,参天的古樟树下围坐着几位下棋的老者……车门一开,一幅“水乡画卷”映入眼帘。时隔多年,再次故地重游,来到了广西楹联第一村——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。
沿着指示牌方向游览前进,池塘边的柳树上,稀稀落落的黄叶垂挂在枝条,在风的鼓动下细细飘摇着,不时又撩拨一下水面,激起微微涟漪。
大芦村劳氏古宅历史悠久,包含镬耳楼、三达堂、东园别墅等10个建筑群,总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,是广西保存最完好、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群。400多年间,劳氏祖先先后创作以修身、持家、创业、报国等为主题兼具家风家训特色的传世楹联305幅,张贴在镬耳楼、三达堂、东园别墅等重要门第,激励族人,世代传承。
“武阳世泽,江左家风”,来到镬耳楼古宅的第一道门,便看见木制的楹联悬挂在两边,内侧则是同样内容的一幅红底黑字传统纸质版。“武阳是指山东武阳郡,江左是指南京一带,意思是劳氏家族始祖是在山东武阳,而建造大芦村的,是从南京地区搬迁过来的。咱们做人做事呀,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忘本。”一位母亲正弯腰对小女孩讲解。攀谈之下,这位母亲说,“大芦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古村、广西楹联第一村,文化底蕴深厚,蕴含在其楹联中的家风家训又都是中华传统美德,十分值得我们参观学习。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,人们越发注重内在精神品质的建设和传承。
告别了这热闹的一大家子,我们在四通交错的古宅绕了又绕。在三达堂的古宅里,我们遇到了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览,我们跟在他们的后面,只听着老师指着对联讲解道:“‘念先人立身教家不外纲常大节,嘱后裔继志述事毋忘忠孝初心。’这是我们祖先嘱咐后人要遵纪守法、不忘纲常,忠贞爱国、守住忠孝。我们大芦村的后辈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都要谨记祖宗先辈的遗训,哪怕是小事,都要有原则和底线……”“‘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资富能训惟以永年。’这副楹联始于劳氏第八代子孙劳自荣。他在59岁的高龄担任广东广宁县训导一职。任职期间,他严于律己,对于一切馈赠的钱财和礼品都推却不受,时任嘉庆皇帝教师的钦州才子冯敏昌欣赏其高风亮节,二人互相心仪而成忘年之交。冯敏昌赠予劳自荣这副对联,寓意是在劳自荣这样的廉洁家风训导之下,家族必定能够长盛不衰。”蕴含在楹联的典故、传承的家风家训,在这位老师的口中如数家珍、娓娓道来,犹如一幅幅历史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。
大芦村远离县城的喧嚣,古宅庭院幽深静谧又不失庄重,不免让人心生敬畏。木门、青砖、房梁,一切犹如走进了时光的长河。我们跟着学生队伍转了一下,就脱离他们继续游览。走出三达堂,雾气已经散去,曲折的木栈连向东园别墅。连片的古宅群倒映在一汪池水里,和门前满地鲜红的鞭炮碎屑静静相伴。庭院边隅的青砖长着些许青苔,淡淡的青绿给这座古老的宅院蒙上一层细细的轻纱。
漫步青瓦古道中,两旁的古荔枝树和古樟树四季葱茏,守护着世代的大芦村民。如果说这上百棵参天的古树是守护,那门前的305幅古楹联就是最好的传承和生生不息的孝悌廉洁家风。在良好家风熏陶下,大芦村民风淳朴,人才辈出。这得益于他们的诗书执礼,得益于他们的惟勤惟俭,得益于他们的孝悌传家。他们把这一切作为传家宝,将家风镌刻在楹联之中,传承给后世子孙。(灵山县纪委监委)